雖然市場的份額在不斷的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就出現了,無序競爭、同質化生產,導致市場魚龍混雜,中低端產品是最容易產能過剩的,競價增長放緩了,消費的需求也就會大量減少,最明顯的就是傳統的房地產、鋼鐵、煤炭,其實高低端產品并沒有什么規范的劃分。打個比方:同是做房地產的在同一個城市,可能碧桂園的房子即便是貴也能賣的很好,因為品牌的知名度在那,而小公司沒什么知名度的買不到好地皮,房屋質量、物業都差,這樣肯定是賣不動的,這就是地產行業中低端產品。
中國從1980年改革開放開始正式進入工業現代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主要都是一些傳統的制造加工業,勞動力密集型的,如:玩具、低端電子產品、紡織服飾等,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許多中國加工制造企業陷入困境,并且倒逼中國低端加工制造的外貿導向型經濟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轉型。有很多人曾說:中國就是一臺高科技的粉碎機,意指無論什么新產業、新科技只要在這個發展起來后就會出現大批量的復制品,破壞市場的良性發展。
如今我國的激光企業大都集中在華中、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但很明顯的現象就是大部分激光公司所從事的領域都是相同的,特別是在激光設備的組裝方面,哪怕只專注于一個細分領域發展的企業也會存在很多競爭對手。這是一把雙刃劍,這會促使大家往更廣闊的領域去拓展,但也會導致千篇一律的發展方向,會喪失競爭力。
在這數十年來,許多新興科技型產業、技術在國內扎根,只要走向成熟就會一哄而上,導致產能過剩,從而導致整個行業都陷入困境,如:液晶顯示器、太陽能電池、數控機床、LED燈、機器人、數碼家電等,還有近幾年新起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3D打印,作為激光行業中的一員,為激光產業的未來發展感到堪憂。
新能源汽車是近幾年國家重點扶持的項目,其配套的動力電池產業崛起了,但是由于過去兩年的盲目擴產,低端投資過剩,以及國家對這方面的扶持政策的退出,導致動力電池行業的大洗牌,其中沃特瑪、容一電動等企業選后倒閉,連同充電樁企業也是持續虧損,但是過去幾年有很多的激光企業因為動力電池而受益得到了飛速的增長,而動力電池行業的洗牌,這些激光企業也多少受到了一些影響。
如今的工業激光行業主要分為激光打標、激光切割與激光焊接等幾次類型,而激光打標是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隨著激光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于激光設備的與日俱增,許多人都紛紛開始進入此行業,激光設備利用激光束替代了傳統的刀具、鉆頭。以前一臺進口的光纖激光器就要二十多萬一臺,而國產以后降到七八萬,到現在已經只要一萬左右了。有些人說現在組裝一臺普通的激光打標機比組裝一臺電腦還簡單,很多人開始轉行進入到激光打標機行業,尤其是一些倒弄二手機、翻新的出現,導致市場的價格一降再降。
一個企業的發展最重要的在于技術水平的提高,這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所在,技術是強國之本,這用在企業中也是同樣受用,落后就會被淘汰。就激光行業而言,生產效率低、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都會面臨淘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可以擺脫對進口的依賴,中國企業才能在利潤占比中獲得大頭而不僅僅是蠅頭小利,中國也才能由制造大國躋身制造強國。激光行業要在技術領域立足,必須加強在電子、機械、光電、電氣等領域加強研發,提高技術水平。激光科技代表了我國的先進技術水平,其中的戰略意義非常的大。